English

辽宁吹响“科技进山”进军号

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步伐
2000-01-07 来源:光明日报 苗家生 我有话说

本报讯(记者 苗家生) 在2000年开始的时候,一项旨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引进和传播,促进山区经济、社会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“科技进山增效工程”,将逐步在辽宁省实施,以加快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步伐。

辽宁是多山的省份,山区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4.45%。据有关部门调查,一些山区县尚处于不富裕阶段,社会、经济发展主要以资源的过量消耗为代价,初级产品较多,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不高。针对这种情况,辽宁省实施的“科技进山增效工程”贯彻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”的思想,努力促进资源的循环增值和加工转化,在山区经济发展、环境改善的前提下,实现农民增收、财政增长、社会发展的目的。工程实施按照“山上建基地、山下搞加工、山外抓市场、培训增素质、科技创高效”的思路,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、经营体制的优化、管理机制的更新。

该省科委负责人介绍,“科技进山增效工程”主要以建立示范基地县为主。首批示范基地县在资源条件较好的东部山区进行,以后逐步向辽西、辽南山区县扩展。这项工程预定实施7年,分3期完成,设立两个阶段的目标。在2000年,通过对山区各种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,在清原、桓仁、宽甸3个示范县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生物资源产业体系,确立区位优势,农业、林业、畜牧业、渔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,主导产业确定一批名优产品,社会经济发展接近或达到全省中等县份的水平,环境保护工作完成生态分区建设规划。到2005年,3个示范县基本建成高效、优质、低耗的比较发达的山区资源产业体系,将区位优势转变为区位经济优势。依靠科技进步和资源环境条件,进入绿色食品开发基地的行列,使各业创造的名优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,社会经济发展超过全省中等县份的水平,生态质量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。

目前,辽宁省有关部门根据山区的资源情况、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,确定了食用菌产业体系建设与开发、中国林蛙养殖和系列产品加工、山地经济林产业建设及天然林的保护开发、人参鹿茸和中草药产业开发、山野菜集约栽培管理和配套加工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和优质粮油食品开发等6项任务。

“科技进山增效工程”的全部内涵是应用科学技术,改革传统农业,优化产业结构,形成发展特色和经济优势。辽宁省各地在实施“科技进山增效工程”过程中,将建立畅通的科技传播途径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,聘请省内外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作为技术依托单位,采取技术攻关、成果转让、项目承包、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服务。同时,大力普及科学知识,开展实用技术培训,提高农业生产第一线科技人员和劳动者的科技素质,强化技术推广体系和人才培养培训体系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